以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,是当前审计机关的重要政治责任和使命当担。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工作“生命线”,提升审计质量既是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,也是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。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必须像对待“生命”一样精心呵护这条“生命线”,切实把“高质量”要求贯穿到审计全方位、全过程,把责任和压力传导到各层面、各环节。
第一,强化审计机关党组领导。要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党组在审计质量建设中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实”的管总作用。首先,要牵住“牛鼻子”,切实把稳审计高质量发展方向。不断提升站位、找准定位,始终把审计工作置于改革大势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考量、谋划和推动,找准审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着力点和结合点,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立项调研论证,科学制定滚动审计计划,完善项目形成机制。要深入谋划、切实把准审计的目标、范围、重点及成果等,及时调校审计方向,促进审计监督靶向更加精准。其次,要端稳“大盘子”,切实掌控审计高质量发展大局。审计高质量是审计各环节、全方位高质量的集合体,需要审计机关党组全面整体把控,从制度机制层面明确审计工作各个环节应遵循的原则、标准、要求和程序,形成审计高质量建设的闭合控制机制。其三,要严格“量尺子”,切实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落地。不断建立完善审计项目质量考评体系,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,加强对审计执法、审计效率、技术差错、审计效果全方位考评,及对审前准备、审计查证、审计报告、审计处理等进行全过程考评。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建设奖惩机制和问责机制,不断把审计高质量建设引向深入。
第二,强化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监管之责。审计机关分管负责人要亲力亲为、真知真干、靠前指挥,切实在推动审计质量建设中履行好监管之责。一是基层要沉下去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分管领导要切忌浮在面上、纸上谈兵、敷衍了事,对看材料、听汇报、签文件乐此不疲。要深入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组,与一线审计人员同甘共苦、同进共退,共同研究审计具体工作,及时发现、研判、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。二是项目要贴上去。审计项目是审计质量建设的“细胞”单元,只有每个“细胞”健康,审计质量方可“身躯矫健”。分管领导要紧贴审计项目,做到全环节、全流程参与,对重大问题、重点事项、关键环节亲自过问、亲自把关。要带头树立标杆意识,以优秀审计项目的标准加强对审计项目底稿、证据、报告的监管。要督促审计组严格落实审计项目“专报、信息宣传、计算机方法和案件移送”四同步要求,最大限度挖掘项目成果。三是法规要钻进去。要带头学法,善于在政策法规频繁更新中不断学习,在纷繁复杂的法规中抽丝剥茧,系统精熟掌握分管领域涉及的各项法规政策,争当“专家权威”。要带领分管部门收集整理行业法规建立法规库,超前谋划,提前熟知,以备使用。要带头尊法,做到审计程序合法、审计方式遵法、审计标准依法,坚决防止审计权力任性。要带头用法,加强审计定性定责、处理意见、审计建议的合法合规性审核,防止出现引用错误法规、失效法规或引用法规“张冠李戴”等低级错误,确保审计结论公允公正。
第三,强化审计组长和主审主管之责。审计组组长和主审作为审计机关授权管理审计现场的一线“指挥官”,对审计项目质量负有主管之责。一要精心谋划“作战图”。精心制作方案是打造优秀审计项目的前提和关键。审计组长和主审要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,精熟掌握被审计单位行业政策、资金和项目投向重点、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等,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,明确需要审计哪些具体事项,查阅哪些资料,采取什么具体方法、审计时限要求等,成为精准审计的“作战图”,既要防止大而化之、笼而统之,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,分不清主次,又要防止“脚踩西瓜皮”,理不清头绪,更要防止照抄照搬审计方案,导致方案与实施严重两张皮。二要严防死守“主战场”。作为一线“指挥官”,审计组长和主审需要对审计重点、措施、目标、时间和费用控制全面把控,不可顾此失彼。要加强对审计底稿审核、重大问题线索突破、重大事项报告、举报事项核查、口头交换意见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等重要环节的管理,组织开好审前培训会、审计进点会、审中碰头会、审后总结会。要切实履行质量管控环节中对所有审计工作底稿、审计组审计报告的“审核”职责。三要全面提升“战斗力”。审计任务日益繁重,要求越来越高,审计组长和主审既要带头提升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又要带头提升防范风险和协调沟通的能力。要不断探索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路子、新经验、新方法,落实“科技强审”要求,注重增强大数据审计能力。还要根据审计项目特点和审计人员年龄、知识、专业结构,合理分工,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组成员作用,做到人尽其才、人尽其用,提升审计组整体作战合力。
第四,强化审计组成员应尽之责。审计组成员的审计实施取证是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“第一道环节”,也是打造高质量审计项目的“第一道关口”,必须严之又严、慎之又慎、细之又细。一要科学严谨,一丝不苟。要服从审计组长和主审安排,依照法定职责、权限和程序,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的分工实施审计,规范获取审计证据,锁定证据链,确保各项审计结果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。要切实做好延伸调查,不放弃任何疑点线索,对问题查深查透。要坚决防止随意增减审计内容进行“选择性审计”、应该实施的审计措施不到位、取证不规范不全面不完整等问题,切实做好第一道工序,把好第一道关口。二要敢于碰硬,无私无畏。始终坚持原则、较真碰硬,坚决依法揭露查处重大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、重大违纪违法、重大履职不到位、重大损失浪费、重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毁损、重大风险隐患等问题。同时,在审计查出问题时,要敢于直言、实话实说,面对说情坚守底线,面对威胁毫不退缩,切实练就“金刚不坏之身”。三要坚守底线,清正廉洁。一线审计既是质量管理的“第一道环节”,也是审计廉政管理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审计组成员有对发现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、跑冒滴漏、私自放水等廉政风险,是最容易被“围猎”的对象,为此,审计组成员必须始终坚守底线,严格执行“八不准”工作纪律和“四严禁”工作要求,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质本色,决不可擅自“放水”消化问题,拿公权力做私交易。
第五,强化审理人员把关之责。审计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,是防范审计风险,防止审计诉讼的重要“屏障”,必须增强审理人员把关能力和责任。一要提升把关能力,做到“技高一筹”。各种审计项目都要接受审理,决定了审理机构必须成为各类法规、政策、制度、程序的“集中营”,审理人员也必须成为精通各行业、各门类、各领域法规的“政策通”。要切实加强学习,对各类法规政策精熟掌握、活学活用,提高把关守口的能力,增强审理结论权威性。二要增强把关责任,做到“更严一等”。审计审理是在“三级复核”的基础上进行,是对“把关”的“再把关”,必须更严一等。要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,明确审理工作的内容边界,对问题定性、法律适用、处理处罚等审理事项严格把关,既要指明问题所在,让审计组心服口服,又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,帮助审计组分析和解决问题,对审理发现的问题提出明确意见,并出具书面审理意见书。要推行审计质量“晾晒”,建立负面清单制,列出共性问题清单,指导各审计组加以改进。要探索“交叉审理”新模式,促进从不同角度看问题、严把关。三要实行集体把关,做到“众人一心”。对重大审计事项、存在分歧事项、容错纠错事项要坚持集体会商审理,注重发挥集体智慧,强化集体决策,坚决防止个别和少数人说了算。重点要贯彻省厅《指导意见》,做到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相结合,对符合容错纠错情况的,在审理会上把现象讲清,情况讲透,问题讲明,确保审计结论经得起业内推敲和历史检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