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过程质量管理:重过程非结果
从国内不少建设工程项目来看,施工方案往往是滞后性的,没有采用BIM等技术的项目,
施工项目签证更改、各种变动的外界因素,让施工方案也在不断变化,而对于业主一方,除了施工中间环节的成本控制,最主要看的还是项目竣工后交付的建筑质量;相反的是国外不少建设项目,对于施工方案重视程度较高,业主在施工开始前就能看到施工方案,同时也会共享到施工前后的所有相关管理部门,达到施工前的质量监督可控,人员分工细分可控等等。
全过程质量管理,在施工方案的框架设定之后,业主(投资方)、设计方、质量监督部、监理、造价等相关管理人员在开工之前就能做到全程质量的预计可控,针对某些环节的建议、修改尽早形成一致认可。
此外,还可运用BIM技术全方位支持。BIM技术也是讲究在设计环节,建设工程的各单位就能通过BIM系统进行模拟、测算,收集数据,尽可能在施工开始之前就确定相关方案,而后续的项目经理、施工管理等都会严格按BIM基础下的施工方案进行,全程控制质量。
当下建设工程都在提倡EPC模式,或者是全生命周期,其实质量作为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的关键因素,不再只是注重结果,而是重视整个质量管理的过程,这也与国内在试点的建筑师负责制相关联。建筑师负责制,直接拓展了建筑师在整个工程中的管理、沟通范围,也是为了保证全程的质量而负责,从实质性来看,都是与国际建筑行业接轨的模式转化。
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环节
现在一直在提的“互联网+”,并不是只是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环境中的网络或者是智能化升级,对于传统建造过程来说,还需要一些管理模式、产品模式的优势经验的引入。
比如,建设工程的结果往往是建筑物(写字楼、住宅楼、桥梁、水坝等)、景观物(湿地公园、园林等)、综合项目(综合体、文旅体等),这些目的物都可以看作是一种“产品”,只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批量化的产品,而是生产周期较长、质量可靠的耐久性高、应用性高的产品。
全过程质量管理也是基于这种“产品”概念的,一般分为:项目前期设计质量管理、项目施工过程质量管理、项目验收过程质量管理、项目后期维护质量管理。这些过程管理,最重要的还是前期的设计质量管理和施工过程管理,控制设计方案,控制原材料、施工技术、施工进度安排,控制全程的质量跟进和安全检测。在这些环节的连通过程中,必须要有足够的数据和文档支持,质量管理员也应当整理这些资料,查漏补缺,确保过程的质量管理的控制。